第380章硬气-《木子的北宋生活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东篱把酒黄昏后,有暗香盈袖。莫道不销魂,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。

    八月底,秋意渐浓,大宋官家赵祯正在练字。

    这个可怜的中年人平生憋屈事儿不少,爱好不多,写字是其中之一,当然了,练字这事儿的关键不在于非要写的多好,关键是意境和陶冶情操,修身养性。

    这么说你明白了吧?意思就是没天分,练的挺勤,水平呵呵,人老赵好歹是皇帝,要给他留些脸面。

    “木子这首词写的好,愁绪婉约,没想到他竟有如此细腻性情,我看这首词八成是思念清清所做”。

    老赵歪头看了一眼皇后,哼了一声道:“堂堂男儿,当志在四方,在那伤春悲秋放不下儿女私情,怎么能治国平天下?”。

    他有理由没好气,凭啥思念清清?为什么不能思念阿姐?

    曹皇后瞥了他一眼,没跟他一般见识。

    把木子关于编练兵马的奏折交给狄青,又送出去今年结业的八百多名军校学子,最近清闲了一下,老赵难得休息,曹皇后犹豫再三没打击他,让他嘚瑟一下吧。

    赵祯给木子去了密旨,询问他编练各处兵马的意见,木子给写了一道奏折,编练兵马绝不能停,一旦停下再提起来开始就不知道哪年哪月了,但鉴于目前朝廷没有余力,所以他建议可以放缓,一个路一个路的来,这样民间能慢慢适应,朝廷也有余力。

    老赵把奏折交给新任知枢密院事狄青,狄青和参谋院的大佬商量后拿出一个章程,大概就是从东京周边向外辐射,最后编练西北和北方边军,整个过程大约要持续七八年,老赵同政事堂的相公们商量后已经同意了。

    今年军校学子已经分别派往军中,他们要先担任都头,几个月后便会提为营指挥使或虞候,急了一些,没办法,时间紧迫,不能让整个禁军都是青龙军的人带着,还是自己的学生稳妥值得信任。

    想起那些昂扬少年,老赵不禁嘴角上扬,都是人才啊,都是我的学生,少年人才有冲劲,才思想单纯,他们只想着精忠报国效忠皇帝,这就是他最需要的。

    人心情好的时候做什么事都发挥的好,老赵觉得今天这字写的比以前大有长进,一幅字快写完了,正要炫耀一下,外面“砰!”的一声巨响,手一抖,又写废了……

    两条眉毛拧到一起,老赵丢下笔道:“这像什么样子!整个宫里都不得安宁”。

    曹皇后受不了了,真看不上他这做派,吩咐道:“叫他们俩过来”。

    时间不长,太子和他的结拜兄弟狗娃来了,一身土加上两人被熏的乌黑的脸,任谁都不敢相信这就是当今太子殿下。

    老赵沉吟半天,说道:“这个……舰队带来些海外的果子,去洗一些来给曦儿和狗娃吃”。

    皇后以掌抚额……

    儿子没来你气哼哼的,人叫来了你又装好人了,你倒是管啊。

    两个少年狼吞虎咽的吃水果,老赵只是笑眯眯的点头,哪还顾得上责备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