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5章大学堂-《木子的北宋生活》
第(2/3)页
众人道:“那敢情好,过几年就回来住着,等大人百年了就埋在密州,小的们让儿孙给大人立庙”。
木子笑着答应。
在这里住久了,习惯了这些耿直憨厚的密州人,他也有些不舍。
可他必须离开,因为他很早之前就想做那件事,等做完了那些非做不可的事,回来养老是个不错的主意。
“乡亲们放宽心,朝廷没任命新任知府,我已经上奏朝廷,就让卢秀才在密州再干几年,朝廷应该会答应的,回去告诉大伙儿安心过日子”。
众人这才纷纷喜笑颜开道:“老父母多费心,大伙儿就是怕来个不知道轻重的,毁了大人一番心血”。
木子早已经明白了,其实治理地方说难也不难。
某地穷苦,官员就有责任给百姓们找出路,找不到就要努力,而一旦找到了,根据当地情况适当制定一些政策扶持一下,剩下的就是缝缝补补,千万别折腾。
当某地开始快速发展,只要没有大的疏漏,千万别去胡乱更改政策,百姓们自己就能把日子过好了。
密州已经开始靠着市舶司快速发展,木子只是约束官府官吏别让他们添乱,让他们各自干好本职工作就足够了。
这里很容易出现一个误区,某地发展迅速很重要,上级就会委派能力强的官员来任职,其实真的错了。
能力强通常代表着不甘寂寞,这类人喜欢没事找事,争强好胜的想干点什么证明自己,这恰恰给当地造成了伤害。
密州不需要什么能人干吏,兢兢业业的卢秀才是最好的人选,朝廷应该会给他这个面子的。
众人放下最大的心事,开始商量着给即将离开的木知府立生祠,这让木大人有些无语。
打断他们道:“我这二十多岁的人立的哪门子生祠?别胡乱花钱了,有那钱不如盖个学堂,让娃娃们识字念书”。
一个老汉道:“咱密州有学堂哩,俺那孙孙年前考进了城北的大学堂”,说着一副自矜模样。
木子细细问了几句,彻底无语了。
不知什么时候,格格已经把城北大营的木氏培训班变成了面向社会招生的大学……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