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7章正使是萧卓-《木子的北宋生活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喝了口茶,皱眉道:“是辽国的林牙,好像叫萧卓”。

    木子笑了,“竟然是他?”。

    老赵问道:“志远与他相识?”。

    木子道:“我在辽国时与他还算熟悉,萧卓在辽国年青一代里算个人物,颇受辽皇赏识”。

    老赵点点头,又开口问道:“那志远以为,此次辽人入京该如何应对?”。

    木子笑道:“陛下,杨大帅未有片纸入京,说明辽人无意南下,既然如此不妨给足他们脸面,慢慢谈着吧”。

    意思是笑脸迎人给足洪基老大面子,但实际好处一点别给,慢慢拖着。

    老赵心里有了点底气,道:“不错,杨帅未有军情回报,想来辽人并无动作……”。

    顿了下又有些担忧的道:“只是若是等我大宋与西夏鏖战时……”。

    担心是有道理的,现在没动作不意味着将来没动作,若是跟西夏打成一团了辽国搞事情怎么办?

    而且老杨没察觉不意味着辽国就真的毫无动作,他也不是神仙,他最多就能知道三关对面而已,西北辽国对面他可顾不到。

    老赵还说了一个担心,“辽国不需要举国来攻,只需一支偏师就会坏了大事”。

    木子点头承认他说的有道理,想了片刻,遂道:“世叔不必忧虑,辽国三五千人马并无关大局,世叔若不放心,可下旨雁门关等守将严守关隘,令府州折氏戒备,若仍有忧虑,可遣一上将带兵万余至山西驻守,辽人见我大宋戒备森严,必不敢轻举妄动,可保万无一失”。

    曹皇后早有准备,正在奋笔疾书记录,老赵沉思许久,抚掌道:“如此,北境无忧矣!”。

    大宋正北与辽国接壤的战略要地分两处,一处是河东路杨大帅把守的三关,老杨在那经营了大半辈子,稳的一批,自上到下都放心的很。

    另一段就是太行山西的雁门关那一段了,宋初时曾在这个地方数次爆发大战。

    说起山西无论如何绕不开一个地方,在三国交界处大宋有一块突出部,府州和麟州就在这里,这两个州紧挨着,牢牢占住古长城一线,西边顶着西夏,北边东边顶着契丹,乃是大宋门户,只要这里不丢,雁门关稳如泰山,地理位置无比重要。

    说起府州折家和麟州种家,这里要说点小知识,府州麟州以及北边的丰州,这块地方一直是边关重地,历朝历代的战争从未停止,土地贫瘠,民风彪悍,出悍卒出强将,杨大帅的老家就是麟州,而且一直是豪强大族。

    大宋立国后这里也归顺了朝廷,不过有一点历史遗留问题,就是种家和折家,当初归顺的时候说好了的,这两家世代给朝廷看门做打手,条件是他们自己说了算,也就是麟州知州和守将姓种,府州的则姓折。所以这两州算是自治州,自己说了算,种家折家就是实际上的土皇帝。

    种家家主眼光高,过了些年知道这么下去不是好事,天下已经归宋,总这么下去难免被朝廷排挤,所以就一直积极向朝廷靠近,让家中子弟读书科考。当然了,朝廷也没亏待种家,对种家很是信任,给的官职赏赐很高,在山西影响力很大。

    里面可能也有给折家做样子的意思,可惜折家一直不为所动,依然跟以前一样自己过自己的日子,既不惹事也不积极投靠。

    目前看来并不太好,府州顶在最前线,无论是西夏还是辽国想打雁门关的主意就非从这过不可,折家子弟刚烈的很,来了就拿刀子拼命,说良心话对得起大宋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