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7章民心,军心-《木子的北宋生活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爷俩已经彻底翻脸没有转圜余地了,元昊或许因为重病想和儿子和好,可宁令格不敢信任他,毕竟老李杀起人来可不太念旧情……

    大朝会散了,众位大人相约去吃酒庆贺,三三两两的离开皇宫,老赵则与三位相公和老曹老高来到垂拱殿。

    有些事要大张旗鼓的说,有些事情则要私下里商量,比如眼下要说的事。

    因为狄青带兵去了山西后来又带兵入套,枢密院的事便由参谋院和几位相公商量着办了,目前为止倒是还算融洽,没出什么乱子。

    这件事意义深远,继狄青之后又有武人参与了枢密院的事,再加上开战以来参谋院频频露脸,老高老曹等人狠刷了一波存在感,相公们对此似乎也习惯了,默认了他们参与武事。

    老高道:“陛下,今天刚接到的回报,狄枢密已经抵达山西,与韩相汇合后启程回京,庞相数日后便能到任”。

    战事已了,狄青和韩琦是必须要回京的。

    陈相的表现让老赵深感失望,政事堂需要能一锤定音的人物主持,本来范相是更好的人选,可新收复的河套路需要他镇守,所以老赵坚持让韩琦回京。

    对此陈相已经有了思想准备,已经暗示自己会主动要求外放,老赵很欣慰,老陈或许能力不够,但大臣的胸怀和风骨是有的,懂得顾全大局。

    至于狄青,其实韩琦回京狄青坐镇山西是最合适的,可枢密院不能没人主持,禁军和厢军的编练要继续推行,西北虽然停战,但谁都不敢保证以后就平安无事,所以枢密院必须要有精通武事的人主持。

    这里还涉及到一个不能说的内情,狄青如果不回来,等那位国公回来了,谁敢做枢密院的位置?谁能跟他争?

    不能让他入主枢密院,这是大宋文臣的共识,因为他在军中威望太高,在民间声望也太高,如果他做了武人之首,不仅会使武人势力大涨,在朝堂之上枢密院与政事堂分庭抗礼,还有可能引起严重后果,比如太祖当初在大周禁军之中的声望也很高……

    两害相权取其轻,这就是朝堂上下的共识,狄青必须回来主持枢密院,这样那位回来了才会安稳接受被供起来。

    陈相犹豫片刻,开口问道:“鲁国公走到哪里了?”。

    老高道:“相公,木帅收起旗牌,命沿途州县不得迎送,约束士卒行军,与百姓秋毫无犯,现已至京西路寿安,上奏士卒疲惫,休整三日后启程,按行程大概九月中即可回京”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