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6章老臣-《木子的北宋生活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木子不禁哑然失笑。

    是的,男女欢愉,天地正理,脸面什么的最是不重要,若早些放下脸皮,何至于现在后悔来不及。

    外面的辽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,洞里的食物和柴草已经所剩无几,即使再省也就能维持三两天而已。

    可无论发生什么,这些人在最后关头都不会手软,微柔知道,洞口被打开的时候,很可能她和木子的死期也就到了。

    主动脱掉衣服,微柔热情似火,她要补偿曾错过的。

    不重要了,一切都不重要了,无论自己曾经是什么身份,无论明天要发生什么,她终究只是一个女人而已,她不想留下遗憾。

    阴暗的山洞里,男女在抵死缠绵,千里之外东京城里一座富丽堂皇的府邸中,一位老人也已至弥留之际。

    老相公突然就倒下了,没有任何征召,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。

    按说老相公的年岁不小了,都应该有思想准备,可准备这个东西永远都没有充分的时候。

    老赵默默坐在榻边看着他的老臣子,心中一片彷徨,大宋正在军改的紧要关头,最重要的主心骨却倒下了……

    京畿禁军编练已经接近尾声,木子说的半年完成因为种种原因耽误了一些,在老相公的鼎力支持下终究是要完成了。

    东京四个大营里现在有挑出的士兵十三万余人,经过开头的忙乱之后,枢密院和兵部户部的人已经能从容调度后勤补给。

    相对于以前的四十多万人,养兵花用猛然少了一大半,让一直紧张的三司大大松了一口气,据估算,如果维持现在兵力不变,朝廷今年有望节余千万贯钱粮。

    最近朝中声音有些乱,有人说要一鼓作气编练各地禁军厢兵,一举肃清军中蛀虫,能让朝廷节省更多钱粮做事,比如修一些早就应该修筑的河堤和道路。

    也有人说不能操之过急,各地方禁军厢兵虽然总数近七十万,但分散各地,朝廷负担并不重,而且冒然把军改推向天下会使各地纷乱,可能会惹出乱子,不如先稳住现有的成果,把京城禁军操练好再去动各地军队,这样即使哪里有什么乱子,朝廷也有余力从容应对。

    这个观点得到许多大臣附议,有人提出一个问题,如果现在要全面军改,朝廷没那么多人可用,不仅编练的人没有那么多,挑出精兵也没有那么多将校去带,第一期学员现在还在城北军校里呢,即使他们结业了也要先补充京城禁军。

    还有人提出,冒然裁撤太多士兵,地方上并没有能力供养他们,一下子多出这么多无所事事的人不仅会使各地纷乱,还有闹出乱子的风险。

    这些道理老赵自然也知道,可他依然在犹豫,因为诱惑太大了。

    各地禁军和厢兵如果能完成军改,整个大宋大概会有禁军三十多万,不说别的,光养兵的钱粮每年就能省下几千万贯,几千万贯啊……

    几千万贯,能做多少事?攒个几年,朝廷就有了足够的底气跟西夏谈谈理想和人生了,就算那个梦里的幽云都敢操作一下了……

    可这个关键时刻,老相公竟然倒下了,朝中少了一个能一锤定音的人。

    从军改开始,朝中反对的声音一直此起彼伏,老相公几乎凭一己之力全部给压了下来,让军改能顺利进行,无论是威望还是资历,没人敢当众挑战他,这就是大宋的定海神针。

    不知过了多久,老相公醒了,被人扶起来微笑着看着老赵,气息平稳,眼神清亮,就连面色都红润,仿佛返老还童一般,老赵忙俯身握着他的手,差点掉下眼泪,他知道,老相公回光返照了……

    “陛下来病榻之侧,于礼不合”。

    老赵道:“爱卿为国操劳,朕理应探望,爱卿安心静养,待身体痊愈,再回政事堂……”。

    老相公抬手阻止他说那些骗他也是骗自己的话,提醒道:“陛下,时间宝贵!”。

    老赵眼中终究流下了泪水,更咽道:“老爱卿,朕想让你给拿个主意”。

    老相公点点头,却没回答他的问题,而是反问了他一句,“陛下,可曾记得老臣曾教你的为君之道?”。

    老赵点头道:“自然记得,爱卿当年说,为君之道,首重用人,唯重用人”。

    对于为君治国之道老相公的观点很简单,皇帝不是神仙,不可能什么事都明白,那么要怎么做呢?很简单,去问明白的人,让一个人去做他擅长的事,让所有人都去做他们擅长的事,那么所有的事情就都解决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